查看原文
其他

献身特钢终不悔 ——追忆大冶钢厂老厂长李仲连同志

黄档 故乡读书会 黄石档案 2022-10-15

点击“蓝色”关注

故乡读书会


引言


他以70年的时间来诠释对特钢事业的挚爱,用毕生心血来专攻特钢。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1993年获冶金部“在冶金军工的创业和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奖章。他就是大冶钢厂的老厂长——李仲连。





李仲连回忆录《特钢岁月》


李仲连后人和生前同事接受采访/李震拍摄


生平简介


    李仲连(1919—2016),原名李道矩,湖北省汉阳人。1946年6月参加新四军,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至1950年11月在大连钢厂工作,1950年12月至1984年在大冶钢厂任职,1984年底正式离休。其中,1953年至1982年分别任大冶钢厂厂长助理、副厂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厂长兼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情定特钢


1947年初,李仲连随父亲在大连搞军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大连钢厂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特殊钢,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钢,童年埋下的对钢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他在心里不住地喊:我要搞特钢!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要求当了一名炉前工人。虽然炉子上烈火熊熊,炽热的高温气流逼得人喘不过气来,从补炉到装料全是手工操作,一炉钢炼下来汗水湿透全身,但他感觉好像进入充满最大乐趣的境地,正是这种挚爱特钢的初心,鞭策着他在实现特钢梦的路上勇敢地“披荆斩棘”。







逐梦特钢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很多企业的生产都处于停滞状态,而冶钢没有停产,且在“文革”后期创造了奇迹,钢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与李仲连心无旁骛一心抓生产的决心是分不开的。

1971年李仲连被任命为冶钢革委会副主任,负责抓生产。当时冶钢的领导班子在大冶参加学习,家里乱成一锅粥,生产抓不上去。他回来后看到这种状况,知道这样下去生产任务肯定完不成,于是就找厂党委书记孙正明商量说:“你负责搞批林批孔运动,我负责抓生产。只要你相信我,我一定完成计划。”

文革期间,李仲连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历史反革命”,经常被批斗,甚至最后全家都打成了特务,但他始终泰然自若、心无旁骛,一心抓生产。有些群众对他不理解,有很多人批斗他,有一次三号平炉的炉长周大炮气势汹汹地指着他的头批斗,他诚恳地表态:“我有错误,坚决改正”。

不管是开大会还是开小会,李仲连都进行诚恳地检查,群众的气慢慢消了。他就问周大炮:“你有没有错误呀?”周大炮回答:“我有什么错误呀!”李仲连说:“平炉一炉钢冶炼时间规定7个小时,你一炉钢炼了17个小时,毛主席指示抓革命促生产,你没有错误吗?”周大炮气愤地说:“那是你们没有解决问题!”李仲连立即召集科室同志到车间开现场会,周大炮提出了生产中存在的10多个问题,他当时就责成有关科室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个当面解决。周大炮拍胸说:“我们马上表演,缩短冶炼时间。”李仲连说:“好,我来当你的参谋。”表演结果是一炉钢的冶炼时间缩短了3个小时。他就立即组织党、政、工、团给三号炉送喜报。

三号炉的表演让一号炉、二号炉的工人坐不住了,也表演起来,车间形成了热火朝天的生产竞赛,新的生产记录不断出现。每当新记录诞生,李仲连就组织厂部送喜报表彰。那段时间李仲连依然坚持每天晚上下车间,第二天12点才离开。开始时他发现有个别工人睡觉,就叫醒他,并说:“这是第一次,我原谅你,下次我来再看到你睡觉,我就不能原谅你,因为你没有听毛主席的话啊。”第二天这个人没有睡觉,他就及时表扬,后来再看不到有人上班时间睡觉了。

李仲连又用同样的方法到一炼钢、二炼钢、轧钢车间、热处理车间和废钢车间、机械车间发动群众。这些车间发动起来了,他又去发动食堂职工搞好伙食,送饭到车间,群众干劲十足,这一年产量创新高,产品质量也最好,钢产量超过计划的50万吨,达到51.4万吨。可李仲连的身体因为过度疲劳累及心脏(偶尔停跳),很少生病的他病倒了,但他仍感到很幸运,因为“50万吨钢的梦”终于实现了。第二年他在武汉住了几个月的医院,可没等到病好他就出院了,因为放不下心心心念念的特钢。







2017年3月16日东楚晚报报道



圆梦特钢




有人说,没有四炼钢,就没有大冶钢厂今天一百万吨钢的现代化。是的,如果那时解决二炼钢危房问题不考虑与长远规划相结合,至少大冶钢厂的现代化要推迟,而李仲连就是这项工程的大功臣。

1980年8月,由于二炼钢车间厂房存在多处隐患,湖北省委和冶金部决定停止生产,就地重建。可李仲连却没有照办,他算了一笔帐,二炼钢如果就地重建,至少停产一年,少交利税一亿几千万,整个冶钢将由盈利企业变为亏损企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按规划要求大冶钢厂应建成一座规模为一百万吨的现代化特殊钢厂。而且,“就地重建”由于空间限制,技术改造与长远规划不能衔接起来。

有没有好办法,既能解决危房问题又能与发展规划相衔接?他组织全厂科技人员特别是解放前参加过二炼钢车间厂房设计施工的人员认真讨论。这个讨论让他下定决心,提出了改扩建相结合的方案,将解决危房问题与大冶钢厂的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这个方案对国家、对企业都有利。于是李仲连三进京城,多方奔走,数次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二炼钢暂不能拆除重建的理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82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了《大冶钢厂二炼钢车间危房迁建方案》,同意加固二炼钢旧厂房维持生产,同时新建现代化的四炼钢车间。一个全新的冶钢就这样诞生了!

1982年,李仲连已经63岁,早到了退休年龄,但中央组织部、冶金部、湖北省委组织部仍要他再干两年,可他考虑到再干下去会耽误下任厂长的任职,因为当时将接任他的陆叙生已经50出头了,于是他坚持退居二线,当了顾问,协助新班子,真是做到了“扶到马上去,还要送一程”。

在冶钢主要领导岗位上,李仲连工作了三十多年,他为冶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卓越贡献。据统计,1950年至1985年,大冶钢厂的总投资额为28369.25万元,创造利税234373万元,上缴税金64083万元,产钢1099.49万吨、钢材779.51万吨,试制成功新产品2998项(含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等650多个钢号),其中,有6项获国家发明创造奖,6项获新产品金龙奖,17项获冶金部科技成果奖,3项获其他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获1980年国家颁发的银质奖,2项分别获得1985年国家经委颁发的金质奖和银质奖。






难舍特钢




1984年李仲连正式退休。

退休后干什么呢?他说:“我非常热爱特殊钢事业,一辈子都在为之奋斗,在生产一线紧张工作了几十年,人虽退下来了,但每天想的是冶金、思的是特钢、梦的是轧钢,要我割舍冶金太难了!一旦失去精神寄托,我会垮掉的。”

李仲连继续发挥余热,在退休当年,一手创办了湖北特钢信息咨询开发公司,继续为特钢行业、为社会服务。其中1985年到1989年,为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乡镇企业派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上千人次,为湖北、广东、江苏、安徽4省的10多个市、县的3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在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解决生产工艺难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直到1993年78岁高龄时,李仲连才真正退休,同时辞去湖北省科技协会副理事长、顾问,湖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顾问,黄石市金属学会会长等一切社会兼职。1996年他离开了湖北省特钢信息咨询开发公司,退出了令他眷念、让他发挥余热的事业。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特殊年代的特钢精神,回家修养的李老开始编写回忆录《特钢岁月》。但天不垂怜,他的手两次受伤,加上后期病重住院,回忆录编写工作一度停滞,但他没有放弃,2015年元月终于完成初稿。

2016年元月,李仲连因病辞世,临终留下遗嘱:“丧事一定要从简;大家庭一定要和谐;回忆录一定要出版......”








好家风是一笔财富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风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促人向善、催人上进,家风的传承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一走进李家便能看到客厅墙壁醒目位置上挂着一幅红色古朴的画框,那便是李家家训“五心”“六则”。五心:对祖国有爱党爱国心,对父母有孝敬心,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同事有包容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六则: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办事公正,诚信为本,财色莫贪,清政为民。

这是在李仲连父亲(朱毅,原名李德纯)时代便开始在李家传承下来的家训,就是这良好的家风不仅成就了李仲连这一代人,还影响了李仲连的子女,并继续影响着他的孙辈。李仲连的三子李建模在其父去世一周年祭日里发文告慰父亲:“您的话我时刻铭记在心,三十多年的公安工作,我一直按照您的要求,努力学习、敬业爱岗,踏踏实实做人,从不以权谋私。2015年,我光荣退休,职业生涯圆满地划上句号......您离开了我们,但是您的教诲,您的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您给我们留下的家训《五心》《六则》是我们的传家宝,永远鞭策我们,我们一定好好传承下去......”

李仲连的孙女李吟也含泪写道:“爷爷,您的事业我们在延续,您的功绩我们在缅怀,您的精神我们在传承,就像您教育我们的,一个有精神的企业是充满活力的,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强大的。”

 是的,“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强大的”,而一个有信仰的人注定是不凡的。

(根据李仲连后人及生前同事座谈会录音整理)


采访:李震、谢群;整理:刘远芳、张仙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